新闻中心

大腿假肢接受腔还有这些讲究?快来看看吧!

2021-07-28 浏览:

接受腔是能将残肢舒服地收纳在其中,并能将相关的力有效地传递到假肢远端部位,是人体→机械系统的界面部件。因此,所谓的接受腔的适合即指接受腔于残肢之间的相互配合状态。功能上符合解剖学、生物学以及生物力学的相互配合状态则是“好的适合状态”。接受腔效果好坏全在于接受腔的适配。
 
这里谈到大腿假肢,大家可能第一个会想到的是膝关节是什么品牌的,膝关节是液压还是气压的。什么样的脚板是功能最好的。
 
可其实大腿假肢的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却是假肢接受腔,一个好的硅胶套配上一个好的接受腔才能够真正的使用出来这些假肢配件的最佳功能。
 
那一个接受腔最重要的地方当然是舒适度,再来呢就是它的稳定性、可控制性。其中稳定性尤为重要,它可以提高患者步态的稳定度,避免一个截肢者在走路的时候会往一边倒,可以避免截肢患者每走一步都将身体侧向假肢一侧。当然假肢过短或者假肢配件出现松动等也会造成走路侧向一边的情况。但是排除以上问题,截肢患者在行走的时候无法很好的平衡个人的重心就会很容易的往假肢这一边倾斜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很多人觉得如果做了坐骨包容的接受腔那这些问题肯定就迎刃而解了。坐骨包容的接受腔包在接受腔里面,这样每一次行走,这个接受腔无时无刻都顶着我们的坐骨结节,避免身体往侧面倾斜。
全接触接受腔保留了吸着式接受腔的优点,消除了它的不利影响。残肢整个表面,尤其残肢末端与接受腔全面接触。残肢末端承受了来自腔底的轴向压力。在步行过程中,摆腿时血液被负压吸到残肢末端,承重支撑时接受腔底压迫残端将血液泵出。血液在残肢末端如此反复交替地流入和挤出,促进了残肢的血液循环。 
全接触接受腔一般地说做成双面的,采用坐骨包容式,接受腔口型没有坐骨平台,受力分散,残肢底部视情况采取受力,皮围受力加大。  
检查判断大腿接受腔是否做到了全接触和残端承重的方法非常简单。在承重支撑状态下,截肢者既可以通过气阀孔探查残肢末端与接受腔底之间的间隙和压力来判断,又可以通过感受残肢末端是否受到挤压来判断。 
为了实现残端接触与承重,一方面残端要有很好的软组织覆盖,另一方面接受腔的形状要与残端非常吻合适配。这对截肢技术和假肢装配技术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普遍采用的大腿假肢穿戴方法对全接触和残端承重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如今大家都用袜套和气阀孔来穿假肢。软组织被拉向残端。残端的承重能力受到削弱。接受腔底端的气阀孔甚至破坏了该处的接触和承重。只有用特殊的气阀将接受腔底部的气阀孔填平,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接触。只要没有更好的方法穿假肢,残端的承重能力就得不到充分发挥。
在我国,下肢假肢装配没有能够普遍做到全接触和残端承重,既有认识上的原因,也有假肢装配技术上的原因,还有截肢技术上的原因。 
许多截肢者和假肢技术人员都对这个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他们没有认识到全接触和残端承重会影响截肢者残肢乃至整个身体的健康。为了避免残肢末端压痛给假肢装配带来的麻烦,假肢装配技术人员站在自己的立场而非截肢者的立场,简单地将残端悬空在接受腔内,而不愿意追求全接触与残端负重的目标。截肢者则因为没有压痛而欣然接受。 
由于认识不足,再加上又没有受到截肢者(特殊的消费者)需求的压力,技术人员缺乏追求先进技术的动力,在技术上做不到全接触和残端承重。 
全接触和残端负重对残肢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医疗界对假肢技术发展缺乏了解,手术医生没有造就一个能够实现全接触和残端负重的残肢。手术后留下的骨刺、神经瘤、以及糟糕的疤痕等妨碍了新技术的应用。 
我们追求全接触和残端承重的目标,是为了不影响残肢的动脉、静脉、淋巴的循环,不妨碍神经传导。没有全接触和残端承重的接受腔,迟早会导致慢性血液循环障碍,引起残端肿胀,直至出现湿疹、水疱、慢性溃疡,特别是在接受腔口型处出现严重的皮肤变化。残肢因此而丧失承重能力,只能通过上部更紧的口型来承重,形成恶性循环。 
在残端承重的最初阶段,残肢末端软组织会快速萎缩,从而使接受腔底对残肢末端的压力减小。在假肢装配的初始阶段,应对接受腔底部不断进行适配,适应残肢末端形态,实现最大程度的残端承重。 
优邦假肢公司接受腔的制作完全采用国际制作标准,与美国先进的假肢技术全球同步,均向客户提供全面接触式接受腔的基本配置,从技术上完全改变了国内的假肢接受腔制做工艺。 
友好提示:残疾朋友一定要重视接受腔的制作材料、方式与工艺,因为他与您的行走能力、行走步态以及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所以大腿接受腔是也有许多的讲究,我们后面会一点点地来展开!多多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了解更多吧!

Copyright © 2015 USA-YOBAND.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9003269号